诺贝尔奖得主梅契尼科夫如何发现莫斯利安菌种



在20世纪初的保加利亚山区,一位微生物学家的目光被当地居民的长寿现象深深吸引。1904年的夏天,伊利亚·梅契尼科夫骑着骡子穿越洛多皮山脉时,发现这里的百岁老人比例远超欧洲其他地区。这个偶然的观察,最终让他在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出改变人类肠道健康认知的莫斯利安菌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这项发现不仅奠定了现代益生菌研究的基石,更让梅契尼科夫在1908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田野调查启契机

梅契尼科夫在保加利亚的考察绝非偶然。作为巴斯德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早已注意到东欧牧民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显著低于西欧市民。在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调查中,他详细记录了87个村庄的饮食习惯,发现当地居民日均酸奶摄入量达500毫升以上,这个数据是巴黎市民的12倍。

在1905年发表于《柳叶刀》的观察报告中,梅契尼科夫首次提出"肠道自体中毒"理论。他认为腐败菌在结肠产生的毒素会加速衰老,而保加利亚酸奶中的活性物质可能抑制了这种过程。这种将微生物与衰老直接关联的大胆假设,在当时引发了医学界的激烈争论。

实验室攻坚克难

分离菌种的过程充满挑战。当时保加利亚牧民采用陶罐自然发酵,每次使用的菌种都是前次残留的复合菌群。梅契尼科夫团队在简陋的移动实验室里,尝试了217种培养基配方,最终通过梯度稀释法在牛乳琼脂平板上分离出纯菌株。

关键突破出现在1906年3月。助手斯塔门·格里戈罗夫发现,当培养温度控制在43-45℃时,某种杆状菌的生长速度是其他菌种的3倍。经过连续传代培养,他们成功获得能在胃酸中存活4小时以上的耐酸菌株,这就是后来命名的莫斯利安菌种。

理论体系遭质疑

尽管在1907年的国际微生物学大会上,梅契尼科夫展示了菌株降低实验兔肠道pH值的证据,但学界质疑声不断。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尖锐指出,单纯体外实验不能证明其在人体内的作用。这种批评促使研究团队转向临床研究。

1908年初,梅契尼科夫在巴黎贫民窟开展双盲试验。60名慢性腹泻患者每日饮用含活菌的酸奶,对照组饮用巴氏杀菌酸奶。8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率达78%,而对照组仅23%。这项研究为益生菌概念提供了首个临床证据。

跨学科研究突破

梅契尼科夫创造性地将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结合。他在诺贝尔奖演讲中特别提到,莫斯利安菌种能刺激肠道派尔集合淋巴结,这个发现比现代免疫学确认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存在早了半个世纪。这种菌株分泌的细菌素还被证实能抑制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

法国化学家伯特兰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佐证。他分离出菌种代谢产生的右旋乳酸,这种物质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调节钙离子通道的作用。这些发现逐步构建起"菌群-代谢物-宿主健康"的作用链条。

诺贝尔奖得主梅契尼科夫如何发现莫斯利安菌种

商业转化引争议

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引发讨论。1907年,保加利亚试图垄断菌种出口权,而梅契尼科夫坚持将菌种样本赠予各国研究机构。这种分歧导致原产地命名争议,最终国际微生物学会在1912年将菌种命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

德国乳业巨头在1913年推出首款益生菌酸奶时,广告宣传远超研究证据。这种商业化滥用促使梅契尼科夫在《科学》杂志发文,强调"微生物治疗必须建立在严谨的剂量和菌株特异性研究基础上"。这种科学观至今影响着益生菌产品的监管体系。




上一篇:诺氟沙星胶囊能治疗细菌性痢疾吗
下一篇:读者行为数据如何助力内容优化
诺贝尔奖中国获得者,诺贝尔奖的来历
2023诺奖、2023年诺贝尔奖得主有哪些
诺贝尔奖2023文学奖、残雪诺奖2023
历届欧冠得主一览表_欧冠历届冠军列表
如何用反打反击敌人攻势并获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