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违建房屋能否主张双倍赔偿



在房地产交易市场,部分购房者因价格低廉购入违建房屋后,往往陷入产权纠纷的泥潭。当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时,购买方不仅面临财产损失,还可能产生主张双倍赔偿的诉求。这类争议背后,交织着法律效力认定、责任划分机制和司法裁判尺度等多重复杂因素。

合同效力认定争议

违建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构成主张赔偿的前提条件。根据《民法典》第153条,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部分法院在(2021)浙民终112号判决中明确指出,明知建筑物未取得规划许可仍进行交易,合同自始无效。但亦有判例显示,若出卖人故意隐瞒违建事实,可能适用《民法典》第148条关于欺诈的规定,主张撤销合同。

学术界对此存在分歧。王利明教授在《物权法研究》中强调,违法建筑本身具有非法属性,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而张新宝教授则认为,应区分建筑违法性和交易行为效力,重点考察双方当事人的主观状态。这种理论分歧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

赔偿主张法律依据

主张双倍赔偿的核心法律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欺诈赔偿条款,但房屋买卖是否适用该法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2019)民再245号判决中,法官认为商品房买卖属于该法调整范围,但农村自建房交易尚未形成统一认定标准。

《民法典》第500条规定的缔约过失责任,为赔偿主张提供了另一路径。在(2020)苏民终308号案件中,法院认定出卖人未尽告知义务,判决赔偿实际损失1.8倍。该判例显示,即便合同无效,过错方仍需承担赔偿责任,但赔偿倍数具有弹性空间。

司法实践裁量标准

从近三年公开裁判文书分析,主张双倍赔偿的支持率不足15%。北京某区法院2022年数据显示,在48件涉违建房屋案件中,仅2件支持惩罚性赔偿。法官普遍采取"损失填平"原则,重点审查实际损失与过错程度的对应关系。

购买违建房屋能否主张双倍赔偿

赔偿金额计算呈现地域差异。广州法院多采用"差价损失+利息"模式,上海部分判例引入"机会成本"概念,将房屋增值预期纳入考量。这种差异源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司法政策的区别,购房者需注意属地司法倾向。

权利救济现实困境

行政认定程序与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突出。某直辖市住建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违法建筑认定平均耗时9个月,导致民事诉讼超过举证期限的情况频发。这种程序壁垒使得购房者难以在法定期限内完成证据固定。

执行层面亦存在障碍。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21年涉违建房屋赔偿案件的执结率仅为32%。被执行人常通过转移财产、注销公司等手段逃避责任,而违建房屋本身因无法确权,难以通过司法拍卖实现债权。




上一篇:购买过期食品的赔偿标准有哪些具体规定
下一篇:购房维权材料中必须包含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农村房屋产权变更需要注意什么
购买的商品与直播描述不符怎么办
精装修房屋中常见的电气安全隐患有哪些
强迫购买车位的开发商应承担哪些责任
房屋备案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如何判断房屋漏水的严重性
开发商破产是否会影响房屋质量
iphone保修包括哪些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高价值商品安全吗
如何从iTunes Store购买铃声
买房如何挑选房屋户型
购买服务时的消费者权益有哪些
r7350显卡的购买渠道 迪兰把矿卡当新卡买
黄金首饰购买后,发票应如何保管
如何在租赁合同中约定房屋潮湿的处理方式
购买翻新机后如何进行换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