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要求注销珍爱网账号被拒如何追究平台责任
随着数字服务渗透日常生活,个人数据控制权成为社会焦点。某用户在珍爱网遭遇账号注销被拒后,平台以“系统故障”“流程未完成”等理由推诿,折射出互联网企业在用户数据自主权领域的灰色操作。这种拖延战术不仅违背《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用户的“删除权”,更暴露出平台运营机制中数据霸权思维的延续。
法律依据与责任认定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用户有权随时撤回同意并要求删除个人信息,平台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理。司法实践中,深圳互联网法院2024年审理的“李某诉某社交平台案”确立裁判标准:平台设置不合理的注销障碍即构成侵权,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珍爱网在用户完成身份验证后仍拒绝注销,已涉嫌违反《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九条关于即时注销义务的强制性规定。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39%的App存在“注销功能无效”问题,其中婚恋平台占比达21%。这类平台常通过隐藏注销入口、增加验证步骤、设置静默期等“软性抵抗”策略规避法定义务。上海网信办专项检查发现,部分企业后台系统仍保留已注销用户的完整画像数据,这种“假注销真留存”操作构成对用户知情权的二次侵害。
用户举证责任边界
消费者需固定完整的注销过程证据链,包括平台页面截图、客服沟通记录、验证码发送记录等。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指出,在“王某诉某电商平台案”中,用户通过录屏证明平台注销流程存在九道非必要验证环节,最终获得三倍会员费赔偿。对于珍爱网这类要求“电脑端操作”的特殊设定,用户可援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主张移动端功能缺失属于变相拒绝注销。
电子数据公证成为关键维权手段。广州某律师事务所处理的多起案例表明,经过公证的注销流程视频证据,可使平台设置的“系统异常”“操作超时”等抗辩理由不攻自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平台在用户注销时会弹出“账户余额不退”等霸王条款,这种行为直接违反《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关于格式条款的禁止性规定。
多元化救济路径
向属地通信管理局提交书面投诉是最直接的行政救济方式。2024年浙江通信管理局处理的“张某投诉案”中,监管部门责令某婚恋平台48小时内完成注销,并对企业处以10万元罚款。同步向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提交材料,可触发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2023年某用户通过该渠道投诉后,涉事平台不仅完成账户注销,还被纳入年度重点监管名单。
民事诉讼中,可主张平台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上海浦东新区法院2025年判决的典型案例确认,平台每延迟注销一天,需按会员费日万分之五的标准赔偿用户损失。对于遭遇“注销后仍被扣费”的情况,可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四条,要求平台退还全部自动续费款项并支付利息。
行业治理深层变革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发布的婚恋平台调查报告显示,78%的用户遭遇过注销障碍,折射出行业集体性合规缺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制定的《互联网账号注销服务规范》拟引入“一键注销”强制标准,要求平台在收到请求后72小时内完成数据清除。某头部平台技术负责人透露,真正的数据清除成本是现行“假注销”操作的20倍,这解释了企业抗拒合规的经济动因。
法学界倡导建立“注销权公益诉讼制度”,允许消协组织对拒不整改的平台提起集体诉讼。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团队提出的“数据信托”模式,建议由第三方机构托管用户注销数据,从根本上杜绝平台数据滥留。这些制度设计虽未落地,但已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引发代表委员热议,预示着用户数据主权保护将进入新阶段。
上一篇:用户行为习惯如何影响厕所使用效率 下一篇:用户评价中汉密尔顿手表如何被定义为时尚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