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
在劳动用工实践中,试用期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无论是否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均需在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当劳动者面临维权困境时,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成为关键。本文将从法律依据、证据类型、举证策略及法律后果等维度,系统解析劳动者在未签合同情形下的权利救济路径。
法律依据与劳动关系成立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意味着即便未签订书面合同,只要存在实际用工行为,劳动关系即告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沪民再9号判决中明确指出,用工行为的核心特征在于劳动者接受单位管理、从事单位安排的有偿劳动。
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以“试用期考察”为由延迟签约。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的组成部分,单独签订试用期协议或口头约定均属违法。如网页1所述,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满一年未签则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核心证据类型与效力
经济关联证据是证明劳动关系的基础。银行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等直接反映经济从属性。需注意,社保代缴需结合其他证据,如网页72案例中,法院认定挂靠代缴社保不构成劳动关系。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工资签收单等亦能佐证劳动报酬支付事实。
管理从属证据体现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控制。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工作指令邮件等电子证据具有较高证明力。如网页116所述,钉钉打卡记录需包含企业名称标识,微信工作群需显示管理者身份。、门禁卡等实物证据需加盖公章或体现单位标识。
举证策略与证据链构建
劳动者应遵循及时性、全面性、互补性原则收集证据。入职阶段保留招聘简章、录用通知;履职阶段定期备份工作成果、会议纪要;离职时索取出勤汇总表、离职交接单。网页119建议,可拍摄工作场所视频,记录日常工作场景。
针对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的抗辩,需构建多重印证体系。例如:工资流水+考勤记录印证用工时长;工作成果文件+客户证言证明岗位职责;同事证言+工作服照片强化身份认同。网页126案例通过第三方支付记录与公司内档相结合,成功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救济与维权路径
协商阶段可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要求用人单位补签合同并支付双倍工资差额。若协商未果,劳动者可在一年仲裁时效内(自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申请劳动仲裁。根据网页127,除双倍工资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社保补缴等权益。
仲裁阶段需注意证据提交技巧。电子证据需公证或当庭演示原始载体;证人证言应附身份证明及联系方式;录音证据需提交文字稿及录制设备。如网页125所述,用人单位若无法提供反证,将承担举证不利后果。
上一篇:试用期员工能否拒绝加班或危险作业 下一篇:诛仙手游画面太暗怎么办快速调节亮度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