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医生欺骗后如何申请行政调解



在医疗纠纷中,患者若遭遇医生夸大病情、虚构诊疗方案等欺骗行为,不仅面临经济损失,还可能因不当治疗承受健康风险。行政调解作为高效、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为患者提供了无需诉讼即可维权的可能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如何通过行政调解实现权益救济。

证据收集与固定

医疗纠纷的核心证据集中于病历资料。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包括门诊记录、手术同意书、护理记录在内的全部病历副本。实际操作中,建议在发现异常诊疗行为后立即向医院医务科提出封存申请,现场清点页数并制作封存目录,要求医疗机构在复印件加盖骑缝章。

对于涉及虚假检查、过度治疗等欺诈情形,除病历外还需收集费用清单、药品说明书、医患沟通录音等佐证材料。如某三甲医院因虚构肿瘤检测项目被处罚的案例显示,患者通过对比医嘱单与实际检验项目差异,成功证明诊疗欺诈。证据固定时可采用公证或律师见证方式,确保证据链完整。

法律依据与受理条件

行政调解的法律基础包含《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条。患者需向医疗纠纷发生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需载明申请人信息、争议事实、具体诉求及理由。例如上海市长宁区行政复议局2025年处理的牙科纠纷案中,患者通过附具专家意见书增强申请说服力。

卫生主管部门受理时存在三项排除情形:已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正在医调委调解的纠纷、单方申请未获对方同意的案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深圳医疗条例创新规定,即便患方对病史真实性存疑,医疗机构仍不得擅自修改原始记录,这为欺诈认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调解流程与时限控制

立案后卫生部门需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自受理日起30日内完成调解。调解过程通常包含三次以上协商会议,由医学专家、法律顾问组成合议组。以攀枝花医调委数据为例,98%的调解成功率源于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具的《医疗纠纷损害责任评估意见书》,该文书明确责任比例并附赔偿计算模型。

调解期间可申请医疗损害鉴定,但鉴定周期不计入30日时限。2023年广州中院判决的神经损伤案显示,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回溯手术录像和病理切片,确认医院未履行并发症告知义务。调解达成后签署的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效力,若医方未履行,患者可持调解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救济衔接与风险防范

当调解失败或医方拒绝调解时,患者可选择向医调委申请二次调解,或直接提起诉讼。2025年北京某私立医院欺诈案中,患者通过卫健委获取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成为民事诉讼中证明欺诈故意的关键证据。对于调解过程中发现的医师执业违规线索,可同步向医师协会或纪委监委举报。

需警惕医疗机构利用调解程序拖延时间。法律明确规定,调解启动后患者仍可在60日内提起卫生行政复议。如遇医院伪造、篡改病历等情形,应立即向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投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六条,查实后可处2万元罚款并暂停涉事医师执业活动。




上一篇:衣服上干透的美缝剂如何去除
下一篇:被拖欠工资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哪些材料
如何在iPhone上启用辅助圆球
如何在网上购买可贝尔面膜
如何通过12333热线投诉用人单位违法行为
使用Facebook登录时如何应对恶意软件
输入正确密码后仍提示权限受限如何解决
教师职业如何利用寒暑假延长产假时间
如果店员否认行为,如何应对
辞职后养老保险如何处理
如何通过产品批次号推算食品生产日期
如何通过云端备份保护QQ空间相册
如何表达对父亲的歉意
挑战模式如何应对变化与不确定性
QQ账号注销后如何恢复聊天记录
车辆未按合同约定交付该如何书面催告
如何通过第三方平台安全获取色猪安装包
弯头的标准化设计如何帮助降低成本
如何有效防治毛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