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揽胜极光的越野能力是否达到品牌一贯水准



作为路虎揽胜家族中最具时尚气质的成员,揽胜极光自2011年问世以来始终伴随着争议——这款融合跑车元素的紧凑型SUV,是否继承了路虎引以为傲的越野基因?当轿跑化的流线型车身与19英寸扁平公路胎成为标配,人们不禁质疑:在豪华与运动的光环下,极光的全地形能力是否已向市场妥协?

路虎揽胜极光的越野能力是否达到品牌一贯水准

技术传承:全地形系统的基因延续

路虎标志性的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Terrain Response)在极光上得到完整保留,这是品牌越野能力的核心符号。该系统提供草地/砂砾/雪地、泥沼/车辙、沙地及普通驾驶四种模式,通过自动调整动力输出、牵引力控制和悬挂参数,实现地形适应能力的智能化。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测试中,极光曾完成16000公里混合动力穿越,证明其电子限滑差速器能精准分配扭矩,单侧后轮悬空时仍可输送40%动力至有抓地力的车轮。

但极光的硬件配置与经典越野车型存在差异。不同于发现4的非承载式车身,极光采用承载式结构,虽然通过轻量化铝制车身提升了公路性能,却牺牲了极端地形下的抗扭刚性。有媒体指出,在交叉轴测试中,极光的车身形变量明显高于传统硬派越野车,这可能影响长期高强度越野的耐久性。

动力匹配:涡轮时代的双刃剑

极光搭载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9速自动变速箱组合,标志着路虎动力总成的现代化转型。340牛·米的最大扭矩在1750转即可爆发,配合48V轻混系统,理论上更适合需要瞬时响应的越野场景。但实际测试显示,涡轮介入前的低转速区间存在动力迟滞,在攀爬45度陡坡时,驾驶者需要更细腻的油门控制才能避免动力突兀输出。

对比路虎柴油机型的线性扭矩输出,极光的动力特性更偏向城市驾驶。海外媒体实测数据显示,其机械式限滑差速器的介入速度比揽胜运动版慢0.3秒,这在需要快速脱困的沙地场景可能成为短板。第三代MagneRide™电子可变阻尼液压减震器以每秒1000次的侦测频率,仍能保障车辆在颠簸路面的稳定性。

设计平衡:美学与功能的博弈

极光20.5度的接近角和30.1度的离去角,相比发现神行分别减少4度与6度。设计师为营造轿跑化视觉效果,将离地间隙设定为212mm,比发现系列低38mm。这种设计在增强公路操控性的也导致其通过角从28度缩减至22度,在翻越连续驼峰路段时更容易发生托底。

轮胎配置的争议更为突出。原厂配备的19/20英寸低扁平比公路胎,胎纹深度较浅且胎壁支撑性不足。在泥泞路面测试中,极光需要依赖电子系统频繁介入,而发现4搭载的全地形胎则能保持更稳定的抓地表现。有工程师坦言,若更换AT胎,极光的越野潜力可提升30%,但会破坏整车设计语言的市场吸引力。

用户反馈:场景化能力的真实映射

车主调查显示,87%的极光用户从未进行过重度越野,但其中63%认为全地形系统在雨雪天气和轻度非铺装路面的表现超出预期。一位参与川西高原自驾的车主描述,极光在海拔4500米碎石路上的表现"像一只敏捷的山猫",而同行的大排量越野车则显得笨拙。但在阿拉善沙漠试驾中,多位专业车手指出,极光的散热系统在持续沙地驾驶30分钟后出现动力衰减,这与发动机舱的紧凑布局直接相关。

来自4S店的维修数据揭示另一个现实:极光因越野导致的悬挂系统故障率是发现系列的2.3倍,空气悬架版本维修成本更高。这暗示着尽管技术配置先进,其机械结构仍难以承受长期高强度越野的损耗。当夕阳在极光的悬浮式车顶镀上金边,这个问题或许已不重要——对选择它的用户而言,全地形能力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而非必须兑现的性能承诺。




上一篇:路由器重启后仍无法连接WiFi怎么办
下一篇:路虎揽胜极光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支持哪些功能
不同年份款型揽胜极光座椅舒适性有何差异
路虎揽胜极光后备厢的最大容积是多少
开路虎揽胜极光的人群有哪些典型特征
路虎揽胜极光的车灯性能如何
影响路虎揽胜极光保值率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在路虎揽胜极光中使用应用商店
揽胜极光的柴油发动机是否适合长途驾驶
路虎揽胜极光的动力输出平顺性表现如何
路虎极光更换轮胎的性价比品牌推荐
路虎揽胜极光的保养是否有必要
影响路虎揽胜极光保值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揽胜极光电动尾门如何调节开启高度
路虎揽胜极光的悬挂系统如何应对不同路况
揽胜极光的驾驶噪音水平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