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师生参与过哪些重大国际语言服务项目



在国际化浪潮中,语言服务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立足专业优势,将语言能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力量,通过参与重大国际活动、构建多语种平台、深化国际教育合作等路径,探索出一条兼具齐鲁特色与青年表达的语言服务创新之路。师生团队以专业素养与志愿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担当。

国际会议的语言支持

在青岛举办的“走读中国”中外媒体交流活动与上合组织“三会一展”等国际会议中,外国语学院师生承担了核心语言服务工作。2023年5月,丁子航等5名志愿者为外籍记者提供英俄双语翻译支持,帮助其深度理解青岛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这类服务不仅涉及日常沟通翻译,更包含对城市文化基因的阐释,例如在海尔博物馆、青啤文化馆等考察点,学生用专业术语解析工业遗产背后的城市发展逻辑,被《》评价为“兼具专业深度与文化温度的语言服务”。

在2023年上合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期间,赵婷廷教授带领的师生团队完成了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代表团的全流程接待。他们创新采用“场景化翻译”模式,针对商贸洽谈、技术考察等不同环节设计定制化术语库,累计解决47项翻译需求。这种将语言服务嵌入产业合作链条的实践,被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纳入《国际会议语言服务标准化手册》。

跨文化语言项目

学院打造的“多语种雷锋日记”项目开创了文化传播新范式。通过组织师生用7种语言诵读《雷锋日记》,同步发布电子手册与音频资料,构建起覆盖32个国家的文化传播网络。日语系学生王雨欣在东京大学交流期间,推动该校图书馆收录中日双语版《雷锋语录》,实现从文化输出到学术资源共建的跨越。该项目获得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相关案例被纳入教育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优秀案例选集。

在埃及明亚大学等高校的中文教育合作中,学院教师团队开发出“文化场景嵌入式”教学模式。针对阿拉伯学生语言习得特点,他们将汉字教学与丝绸之路线路图相结合,通过历史地理坐标解析汉字演变规律。该项目促成中埃高校共建“黄河文化多语种传播中心”,培养的埃及本土中文教师已在开罗大学等院校开展汉语课程。

国际赛事的语言服务

学院师生在第三届“中译国青杯”国际组织文件翻译大赛中包揽三项金奖。参赛作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阿拉伯语译本,创新采用“意译+文化注释”策略,在保留文本严谨性的同时融入齐鲁文化典故,被联合国训练研究所评为“最具文化适应性的翻译实践”。获奖团队随后受邀参与《巴黎协定》执行情况报告的本地化翻译。

2024年全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大赛中,法语专业团队开发的“人机协同校对系统”引发关注。该系统通过建立包含20万条专业术语的数据库,实现法律文本翻译准确率提升至98.7%。技术成果已应用于济南片区企业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累计完成价值超千万美元的协议本地化。

中文教育的国际合作

在教育部语合中心支持下,学院与苏伊士运河大学共建的“中文+职业教育”项目取得突破。针对埃及工业化需求,开发出《中文机械工程术语手册》,将语言教学与数控机床操作指南相结合。该项目入选2023年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创新项目,培养的120名埃及技术人才已被中资企业全部录用。

首届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中,师生团队提交的《汉字思维与阿拉伯语习得认知冲突研究》获特等奖。案例基于对300名埃及学生的跟踪调研,提出“图形编码记忆法”,有效解决阿拉伯语母语者汉字书写顺序难题。方法论已被纳入《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南》。

翻译赛事的人才培养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等专业赛事,学院建立起“以赛促学”的培养机制。在2024年山东省第八届翻译比赛中,英语系团队开发的“历史文化术语动态对译模型”,实现济南泉水文化资料的精准英译。该模型后被整合进“泉城国际客厅”智能翻译系统,服务境外游客超10万人次。

在“译经杯”典籍翻译专项赛事中,日语专业师生完成的《论语》关西方言译本开创典籍传播新形式。通过将儒家经典与大阪地区民俗谚语相结合,译本在日本关西地区销量突破5万册,日本汉学家铃木孝夫评价其“实现了古典智慧的当代活化”。




上一篇:学院对身体条件有何具体要求
下一篇:孩子不喝牛奶如何保证钙质摄入
十大美术学院都上几年
世界建筑学院排名
使用Pinterest获取社区活动灵感的方式是什么
如何参与消费者维权组织
防灾科技学院的学术会议如何参与
如何鼓励儿子参与社会活动
西昌学院社团如何进行活动宣传
成都医学院在自贡中医院有实习点吗
东莞理工学院怎么样(东莞理工学院怎么样)
如何通过直播内容提高观众参与感
如何加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