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后嗅觉和味觉减退的机制是什么



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嗅觉和味觉障碍,是疫情初期便备受关注的典型症状。尽管多数患者在数周内逐渐恢复,但约5%-20%的感染者可能经历持续数月甚至更久的感官功能异常。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病毒对嗅觉神经系统的多重作用机制,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反应。

炎症反应与免疫损伤

新冠病毒感染后,嗅觉上皮组织会出现显著的免疫细胞浸润。杜克大学团队对长期嗅觉障碍患者的活检显示,其嗅觉黏膜中CD45+免疫细胞数量激增,尤其是γδ T细胞和促炎性树突状细胞显著增加,而抗炎的M2巨噬细胞减少。这种失衡的免疫环境导致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持续释放,形成局部慢性炎症,直接损伤嗅觉神经元。

值得注意的是,炎症反应并非仅针对病毒本身。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即使病毒已被清除,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仍会干扰嗅觉神经元的功能。例如,T细胞浸润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使得嗅觉神经元周围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抑制神经元再生。这种免疫系统的“过度防御”可能成为长期嗅觉障碍的核心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紊乱

新冠病毒虽不直接感染嗅觉神经元,却能通过影响支持细胞间接改变基因表达。仓鼠模型实验显示,感染后第三天,嗅觉受体基因(如Adcy3)的表达量下降47%,且这种抑制效应在病毒清除后仍持续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会破坏嗅觉神经元核内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导致嗅觉受体相关基因簇无法形成正常的三维空间构象。

在分子层面,单细胞测序数据揭示了更复杂的调控网络。支持细胞中ACE2受体介导的病毒入侵会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嗅觉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分化。这种跨细胞调控使得即使未被感染的神经元也面临功能抑制,形成“旁观者效应”。

神经元结构与功能损伤

成熟的嗅觉神经元对炎症环境极为敏感。病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上皮中,成熟神经元标志物OMP阳性细胞数量锐减至正常水平的30%以下,而未成熟神经元虽数量减少但仍保留再生潜力。这种选择性损伤可能与成熟神经元更高的代谢需求相关——它们需要持续合成气味分子结合蛋白,而炎症环境导致的能量供应障碍加速了细胞凋亡。

在突触层面,新冠病毒感染会改变神经元与嗅球的连接模式。动物实验发现,感染后嗅球中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异常,导致多巴胺能信号传导受阻。这种神经递质系统的紊乱可能解释部分患者出现的“嗅觉倒错”现象,即对熟悉气味的感知发生扭曲。

修复障碍与再生抑制

嗅觉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通常较强,基底层的干细胞每2-3个月就会更新一次神经元。但新冠病毒引发的慢性炎症会形成再生屏障。杜克大学团队发现,长期嗅觉障碍患者的干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如Notch1、Sox2)表达异常,导致新生神经元无法完成成熟分化。促炎因子TNF-α被证实可直接抑制支持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切断神经元再生所需的微环境支持。

在临床层面,这种再生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新加坡的队列研究表明,初始感染时病毒载量越高,后续出现长期嗅觉障碍的风险增加2.3倍。这提示病毒对支持细胞的直接损伤程度,可能决定神经元再生的恢复潜力。




上一篇:感冒头疼时做哪些拉伸运动可放松肌肉
下一篇:感染期间能否饮用牛奶或乳制品
新冠患者的腰痛通常伴随哪些其他症状
如何防止U盘被病毒感染实用技巧分享
如何通过渗液颜色判断感染风险
如何选择适合的新冠后腰痛运动
儿童感染新冠后是否需要优先安排住院
孕妇感染新冠是否会增加早产或流产风险
男性感染滴虫性炎后多久会出现症状
关于嗅觉的四字词语
阴虱感染与其他类型虱子有何不同
新冠阳性患者的心理创伤如何进行干预
疫情防控建议10条、新冠肺炎防控十大措施
如何向伴侣保证阴虱感染不代表不洁或不忠
性生活后如何降低尿道感染风险
痤疮后遗症的治疗过程中如何避免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后的法律维权途径有哪些
喜出望外对文化活动的艺术感染力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