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暑期实践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公益服务



在新时代的号召下,郑州师范学院以师范教育为根基,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专业育人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载体,通过教育帮扶、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公益项目,构建起“专业赋能公益、实践反哺教学”的育人闭环。从乡村课堂到黄河沿岸,从手工作坊到数字平台,师生们以专业技能回应社会需求,书写着教育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

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依托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优势学科,郑州师范学院连续五年实施“快乐成长”乡村学校少年宫计划。2023年选派25名音乐、美术专业志愿者赴中牟、确山等地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艺术支教,开设书法、红色观影等课程,累计服务乡村儿童超2000人次。音乐与舞蹈学院志愿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山区课堂,通过节奏游戏激发儿童音乐潜能;特殊教育系师生针对留守儿童设计感统训练课程,运用专业教具改善儿童专注力问题。

为打破支教服务短期化局限,学校创新“固定课程+特色活动”模式。2022年暑期,惠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40名志愿者开发活字印刷、航天拼图等12门课程,将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与乡村美育需求结合,形成可复制的课程资源包。这种“双向赋能”机制既解决了乡村学校艺体师资短缺难题,又使师范生获得真实教学场景的锤炼。

专业赋能乡村产业升级

生物科学专业师生将实验室延伸到田间地头。在“樱桃四季红”帮扶项目中,团队历时两年研发樱桃深加工技术,帮助郑州樱桃沟农户开发果酒、果酱等衍生产品。2025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搭建“黄河物语”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品牌包装,使当地扎染手工艺品销售额提升300%,带动50余户家庭实现居家就业。这种“科技特派员+学生创客”模式,将学术论文转化为致富方案。

旅游管理系挖掘黄河流域文化资源,形成“生态+文旅”创新路径。师生团队沿黄河郑州段开展500余次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绘制出涵盖12处文化遗产的研学路线图。在荥阳青台遗址,考古学专业学生指导村民建立微型遗址博物馆,开发陶艺体验课程,使古老制陶技艺焕发新生,相关实践成果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

非遗传承激活文化活力

美术学院的“非遗活化工作坊”成为传统工艺振兴的引擎。在禹州神垕镇,陶瓷艺术专业师生与钧瓷匠人合作,将现代设计理念注入传统器型,开发出“星空釉”系列茶具,作品亮相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该项目不仅获得郑州市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支持,更探索出“非遗传承人+高校导师+学生创客”的协同创新模式。

文学院开展“方言保护计划”,组建20支方言采风队深入河南108个村落。学生们运用语言学专业知识,建立涵盖5大方言片区的语音数据库,创作方言童谣绘本32册。在兰考县,团队与当地小学合作开发“乡音课堂”,通过方言游戏、戏剧排演等方式,使传统文化浸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得益彰。

生态保护践行绿色使命

地理科学学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环保实践体系。在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中,师生运用GIS技术绘制植被分布热力图,提出分区保护方案,推动建立3个候鸟监测站。环境工程专业团队研发的“智能垃圾分类教育箱”进入郑州27所中小学,通过AR识别技术使垃圾分类知识学习趣味化,该项目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计算机学院打造“数字赋能公益”新范式。开发的“乡村教育云平台”接入省内外86所乡村学校,师范生通过云端开展双师教学、作业批改等志愿服务。大数据专业师生为新密市设计“留守儿童成长画像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帮扶资源,相关成果被纳入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上一篇:邻里追骂纠纷的调解步骤有哪些
下一篇:部落玩家如何通过奥格瑞玛前往暮光高地
郑州师范学院的英语角活动有何影响
郑州孟婆汤什么味道
绵阳师范学院有哪些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
郑州戴尔专卖店地址在那里啊
绵阳师范学院的教育学专业特色有哪些
绵阳师范学院如何处理教育技术的问题
郑州师范学院英语听力训练方法与资源推荐
商丘师范学院怎么样_商丘师范学院怎么样
张小建(盘点2022年郑州周边滑雪场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暑期实习项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