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消费欺诈后工商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



消费欺诈是市场经济中的毒瘤,不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我国已构建起覆盖投诉受理、调查取证、行政处罚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维护消费权益的重要力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执法程序,形成对欺诈行为的精准打击。

立案核查程序

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消费欺诈举报后,首先启动立案核查程序。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若举报内容属于部门职责范围且具备处理权限,需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例如三亚市市场监管局曾接到消费者反映某母婴店销售无中文标签奶粉的举报,经核查确认违法事实后当日立案。

核查阶段重点审查举报材料的完整性。举报人需提供经营者名称、涉嫌违法的具体事实及证据线索,如购物凭证、商品实物照片等。对于证据不足的举报,执法人员会联系举报人补充材料;若涉及跨区域违法行为,则启动《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中的管辖协商机制,确保案件及时移交。

调查取证手段

立案后进入调查取证环节,执法人员依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规定,重点核查经营者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商品掺假等行为。2023年三亚鲜蛙坊火锅店将牛蛙标注为黄蛙销售的案件中,执法人员通过菜单比对、进货台账审查、后厨突击检查三重手段固定证据链。

技术手段的运用显著提升调查效率。对于网络消费欺诈,市场监管部门可调取电商平台交易数据,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资金流水。在深圳某电子产品虚假宣传案中,执法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记录,结合物流信息还原欺诈行为全貌。

行政处罚措施

查证属实的消费欺诈案件将面临多维度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除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外,可处违法所得1-10倍罚款。海南禾辉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因篡改空调编码,被处以1万元罚款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信用惩戒体系形成长效震慑。市场监管部门将处罚信息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限制违法企业参与采购、工程招投标。浙江某食品企业因三次欺诈消费者被吊销许可证,法人代表被实施市场禁入。

处理结果反馈

案件办结后严格执行告知义务。依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需在结案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实名举报人处理结果。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一案一码"查询系统,举报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案件进展、处罚文书等详细信息。

举报消费欺诈后工商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

典型案例公示发挥教育功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发布消费欺诈典型案例,2024年公布的6宗三亚案例中,既有实体店虚假标注行为,也有网络平台价格欺诈,通过案例解读明确法律边界。




上一篇:举报民宿诈骗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下一篇:举报非法广告后相关部门会如何处理
如何正确使用消费者协会的服务
如何举报宠物诈骗行为及投诉电话是什么
消费者在满减活动中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吗
网购商品与描述不符时消费者有哪些权利
消费者可以向哪个部门投诉
恶意举报与职场骚扰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何在交易中避免消费权益被侵犯
京东如何处理虚假商品举报
如何进行消费维权的法律咨询
理发服务未满意可以退款吗
如何通过12315热线快速联系消费者协会
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物业乱收费
加盟商如何向消费者索赔
消费者在汽车维修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的举报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