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谣言传播中的寻衅滋事罪



随着络的普及,谣言传播对公共秩序的冲击日益凸显。近年来,司法机关对网络谣言引发的寻衅滋事罪认定呈现从严趋势,但如何准确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边界,仍是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焦点。从虚假信息的认定到公共秩序混乱的判定,这一罪名的适用既需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又要回应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

一、法律依据与司法解释的框架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秩序严重混乱的构成寻衅滋事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进一步明确,编造虚假信息在络散布并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可适用该罪名。这一司法解释将网络空间纳入"公共场所"范畴,突破了传统物理空间的限制,体现出法律对网络秩序保护的强化。

但需注意,该罪名的适用必须严格遵循"双重限制"原则:一是信息本身的虚假性,二是对公共秩序的实际破坏程度。例如在张某案中,行为人冒充热点人物亲属发布虚假视频,累计浏览量超50万次,引发舆论混淆,直接导致公信力受损,此类行为即被认定为同时满足两项要件。

二、主观动机与客观行为的综合判断

司法实践中,对主观故意的认定存在"明知"与"应知"的区分难题。根据《网络诽谤解释》第五条,传播者需明知信息虚假仍故意散布。但在王某编造"古城踩踏"谣言案中,法院通过行为人的涨粉牟利动机、信息篡改痕迹等间接证据,推定其主观明知状态。这种推定方法虽提高司法效率,但也可能扩大打击范围,学界对此存在"严格证明"与"合理推定"的争议。

客观行为方面,需区分单纯虚假陈述与具有社会动员性质的传播行为。如史某某编造"车祸死亡"谣言仅被行政处罚,而郭某虚构"被绑架"信息引发恐慌则被刑事追责,关键在于后者信息具备现实关联性与行动指引性。传播手段的规模化特征(如组织水军、多平台联动)也是加重情节的考量要素。

三、虚假信息的认定标准辨析

司法解释将"虚假信息"界定为对客观事实的虚假陈述,不包括主观价值判断。例如对公共事件的批评性言论,即便存在偏颇或夸张成分,只要基本事实属实,不应认定为犯罪。但在张某案中,行为人篡改热点事件核心事实(如亲属关系、关键细节),这种对事实要素的系统性伪造即构成虚假信息。

当前争议焦点在于部分真实信息的法律定性。有学者提出"实质性虚假"标准,即影响公众认知的关键信息失真即可认定。如某环保事件中,行为人夸大污染数据10倍引发恐慌,尽管存在污染事实,但核心数据的虚假仍构成犯罪。这种观点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得到采纳,但需警惕将技术性误差等同于恶意造谣的风险。

四、公共秩序混乱的判定尺度

量化标准方面,司法解释确立的5000点击、500转发量仅是入罪参考而非绝对标准。在郑某某"社火踩踏"谣言案中,虽未达量化标准,但因引发应急部门启动预案、消耗公共资源,仍被认定造成秩序混乱。反之,马某编造的"偷小孩"谣言虽传播广泛,但因及时辟谣未引发现实混乱,最终仅作行政处罚。

质化影响则包括权威受损、社会信任危机等无形后果。如仇某某诋毁戍边英雄案,虽未引发,但严重伤害民族情感,动摇价值共识,被认定为更高层级的秩序破坏。这种认定方式体现了司法机关对"公共秩序"内涵的拓展性解释。

五、司法实践的争议与挑战

当前最大的理论争议在于言论自由与秩序维护的平衡。有研究者指出,近三年网络寻衅滋事案件量年均增长37%,但其中15%存在事实认定争议。如某学者批评公共政策后被控造谣的案件,引发"因言获罪"的舆论担忧,最终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类案件反映出司法裁量权行使的边界问题。

证据规则方面,电子数据的取证规范亟待完善。在李某损害商誉案中,辩护方对聊天记录完整性质证成功,促使法院排除关键证据。这提示司法机关需建立专门的网络谣言鉴定规程,包括信息溯源分析、传播路径图谱等技术手段的标准化应用。

数字时代的谣言治理需要法律规则的精准适配。完善司法解释中"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细则,建立"虚假信息—现实危害"的因果关系证明标准,探索分级处遇机制,或是未来改革方向。借鉴"比例原则"构建违法性阶梯:对未达刑事标准的谣言行为,可通过治安处罚、民事索赔等多重路径规制,避免刑法过度介入社会管理。唯有在保障言论自由与维护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才能实现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阶。




上一篇:如何界定房东与租客的维修责任边界
下一篇:如何确保发货单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何与医生讨论治疗目标
如何正确扎头发才能减少夏季发丝断裂
西安高级中学的家校合作情况如何
如何辨识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
维权时如何收集有效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小米手机个性化推荐广告如何彻底关闭
如何缩短维权所需时间
如何根据轨道设计判断过山车的刺激程度
如何在爱剪辑中实现渐变运动效果
手机存储空间不足时,如何备份数据
如何评估问卷填答时间的合理性
CCD图像出现条纹伪影应如何调整参数
长期戴口罩如何避免闷痘和过敏
如何通过无线网电视进行屏幕镜像会议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