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如何索要双倍工资



在劳动关系中,书面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凭证。部分用人单位为规避责任,拖延或拒绝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面对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法律依据与适用范围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这一规定适用于首次用工未签合同、劳动合同期满未续签、应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而未签三种情形。

对于首次用工情形,计算二倍工资的起止时间为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签合同前一日,最长不超过11个月。例如,员工入职后第三个月才签订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第二个月至签约前一日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若用人单位满一年仍未签订合同,则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劳动者仅能主张前11个月的双倍工资。

二、仲裁时效与起算规则

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侵害之日起计算。司法实践中,时效按日计算而非整体计算。例如,劳动者在2023年10月主张权利,则往前推算一年内(即2022年10月之后)未签合同的月份可获支持,超出部分因时效届满失效。

特殊情形下,若劳动者持续主张权利(如多次与用人单位协商),时效可能中断并重新计算。但用人单位提出时效抗辩且劳动者无法证明时效中断的,超过一年的部分将不被支持。建议劳动者在发现未签合同时及时采取法律行动。

三、证据收集与举证责任

劳动者需提供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及工资标准。有效证据包括:工资银行流水、社保缴纳记录、考勤表、、与直属领导的聊天记录、工作成果文件等。例如,某案例中劳动者通过微信工作群记录、工资转账凭证及同事证言成功确认劳动关系。

举证责任分配上,劳动者仅需证明存在用工事实,用人单位则需举证已签订或补签合同。若用人单位无法提供劳动合同原件,且无证据证明劳动者故意不签,则需承担不利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劳动者若担任人事管理职务,可能因职责包含合同签订而面临举证难度。

四、协商路径与仲裁流程

主张双倍工资可通过三步推进: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明确要求补签合同并支付差额;协商未果则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最后申请劳动仲裁。仲裁需提交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据及工资标准证明。

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可主张的具体金额为应得工资的一倍(即差额部分)。例如月薪8000元的员工,未签合同工作满一年,最高可主张88000元(8000×11个月)。但实际金额需扣除已支付部分,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五、补签合同的法律影响

用人单位事后补签合同分为两种情形:若将合同期限追溯到实际用工日(即“倒签”),视为双方合意,劳动者一般无法再主张补签前的双倍工资;若仅补签当前日期,未覆盖未签合同期间,劳动者仍可主张该期间差额。

司法判例显示,补签合同是否免除双倍工资责任,取决于劳动者是否自愿接受。若劳动者能证明补签非真实意思表示(如受胁迫),仍可主张权利。劳动者在补签合同时需谨慎确认合同条款及签署日期。

六、工资基数与计算标准

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应得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提成等固定收入,但不含加班费、偶然性补贴。例如某销售岗位员工月薪由“基本工资3000元+提成”构成,计算时应以两者之和为基数。

若工资构成不明确,按同岗位工资或实发工资的70%-80%认定。用人单位需对工资结构承担举证责任,若举证不能,则按劳动者主张的实发工资金额计算。部分地区还规定,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封顶计算。




上一篇:用Udietoo修复游戏无法读取的存档有哪些技巧
下一篇:用户对嘉陵摩托车的真实评价有哪些优缺点
劳动合同解除后是否可以申请失业保险
如何查找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支付的条款
试用期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
物业解除劳动合同后是否可以立即离职
劳动合同中调岗条款的合理性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是否一律有效
美团骑手劳动合同中的关键条款有哪些
如何有效沟通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如何利用书面劳动合同保障薪资协商结果
劳动合同中搬迁条款的定义是什么
如何识别劳动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用人单位被责令关闭时劳动合同是否终止
劳动合同中应如何约定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