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店被恶意低价倾销该如何采取法律行动



近年来,特许经营模式在零售、餐饮、教育等领域快速发展,但部分特许人滥用市场地位,通过恶意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屡见不鲜。低价倾销不仅导致加盟商利润空间被挤压,更可能引发行业恶性竞争,破坏品牌价值与消费者信任。面对此类行为,加盟商需在法律框架内采取多维度的应对策略。

法律依据与构成要件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四条,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低价倾销。其核心判定标准包括销售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或进货成本,以及存在扰乱正常经营秩序的主观意图。司法实践中,低价倾销的认定需结合具体行业特性。例如,2022年北京某英语培训机构因要求加盟商统一售价被认定为纵向垄断协议,最终被处以年度销售额3%的罚款。

构成要件方面,需同时满足“价格低于合理成本”与“排除竞争目的”双重要素。国家发改委《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明确列举了九种变相降价行为,包括折扣补贴、以物抵债、批量优惠等隐蔽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特许经营体系中的统一价格管理若超出合理范围,可能被认定为价格垄断。如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某汽车品牌因限定经销商转售价被认定构成纵向垄断。

多元化法律救济路径

行政救济是首要途径。加盟商可向属地商务主管部门举报,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商务部门有权对违规企业处以1-10万元罚款并责令整改。若涉及跨区域倾销,依据《反垄断法》第十条,可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提交书面举报,该机构在2023年查处的“商砼联营”案中,对建材行业横向垄断协议开出了行业最高罚单。

民事诉讼方面,加盟商可依据特许经营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主张违约赔偿。2021年上海某奶茶品牌加盟商起诉总部擅自降低区域供货价,法院认定该行为违反合同约定的区域保护条款,判决赔偿经营损失86万元。若合同缺乏明确约定,可援引《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关于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条款,主张解除合同并追偿损失。

反垄断诉讼的特殊价值

当低价倾销行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滥用特征时,反垄断诉讼成为关键突破口。根据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第二十二条,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无正当理由实施低价销售,可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10%的罚款。北京市监局2022年处理的英语培训垄断案中,涉事企业市场份额虽不足15%,但因实施价格协同行为仍被认定违法。

证据收集需注重多维印证。除财务审计报告、进货单据等传统证据外,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强调,聊天记录、内部会议纪要等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某建材经销商在2024年行政诉讼中,通过调取竞争对手的税务申报数据,成功证明其销售价格低于行业平均成本。

合同条款的防御性设计

事前防范胜于事后救济。规范的特许经营合同应包含价格管控条款,明确约定商品指导价、区域限价及违约处理机制。参照《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要求,合同中需载明价格调整的协商程序与通知时限。某连锁酒店品牌在2024年修订的加盟协议中增设“价格波动保证金”条款,有效遏制了加盟商私自降价行为。

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同样关键。将品牌标识、包装设计等纳入《商标使用许可协议》保护范围,一旦发现低价销售假冒商品,可立即启动商标侵权诉讼。2023年浙江宁波某医美机构通过关键词搜索截流竞争对手客户,因构成商业混淆被处罚5万元。

市场监测与证据保全

建立动态价格监测体系已成为行业标配。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电商平台、线下门店进行价格扫描,某母婴品牌在2024年通过AI监控系统,及时发现13个省份存在违规低价销售,单月阻断损失超200万元。监测数据既可作行政举报依据,也可作为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计算基础。

证据保全需符合司法审查标准。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颁布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电子数据取证应经公证或第三方存证平台验证。某食品经销商在2025年行政诉讼中,因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定价格数据,最终获得法院全额支持。




上一篇:加盟商维权诉讼需准备哪些关键材料与流程
下一篇:加盟纠纷中如何构建完整的证据链
如果QQ空间相册被恶意滥用如何举报
借款人恶意欺诈时担保人需承担何种后果
收集证据链:应对恶意差评的关键步骤
如何检测是否有恶意软件影响浏览器
茶颜悦色加盟、10万以内的投资加盟店
如何通过身体不适判断灵体是否恶意
如何检测恶意软件导致的开机缓慢问题
恶意软件如何利用系统关机故障进行攻击
恶意电话骚扰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品牌方如何支持加盟店的选址与装修设计
浏览器缓存中的恶意软件怎么清除
遇到同行恶意抹黑应采取哪些法律手段
购物时应警惕哪些过于低价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