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企业是否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会保险
近年来,外卖平台企业是否应为骑手缴纳社会保险的议题持续引发热议。2025年初,京东、美团等平台相继宣布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但政策落地仍面临多重困境:全国超千万骑手中,仅约百万被纳入社保体系;平台通过外包协议、众包模式规避劳动关系,导致大部分骑手游离于社保保障之外;骑手群体内部对社保缴纳的态度亦呈现分化,部分人担忧收入缩水,更倾向即时现金收入。这一矛盾背后,既涉及劳动权益保障与平台经济模式的深层碰撞,也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迫切需求。
劳动关系认定的现实困境
平台与骑手的法律关系长期处于模糊地带,成为社保缴纳的首要障碍。外卖平台普遍采用“众包”“代理”等模式,将骑手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或签订合作协议,以此切断直接劳动关系。例如某外卖平台与骑手签订《自由职业者服务协议》,宣称双方为“合作关系”,但实际管理中仍要求骑手遵守考勤制度、穿戴统一标识并接受算法调度。这种“去劳动关系化”操作,使平台得以规避《社会保险法》中用人单位强制缴费义务。
司法实践正试图突破这一困局。2024年江苏某案例中,法院认定骑手徐某虽签署承揽协议,但其每日工作时长、路线规划均由平台算法控制,收入结构包含底薪与绩效奖励,本质上符合劳动关系从属性特征,判决平台承担社保补缴责任。最高法工作报告亦明确要求,不得因形式上的合作合同否定事实劳动关系。这些司法信号表明,劳动关系的判定正从“合同形式”转向“用工实质”,为社保全覆盖奠定法理基础。
成本分摊的多方博弈
社保缴纳带来的成本激增,引发平台、骑手与商户间的利益拉锯。以美团为例,若为700万骑手全额缴纳社保,按现行费率测算年成本将超200亿元,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35%。平台为缓解压力,可能通过降低订单单价、提高抽成比例转嫁成本。某调研显示,62%的骑手担忧社保个人缴纳部分会导致月收入减少10%-15%,部分人甚至表示“宁愿多跑两单,也不愿扣钱缴社保”。
但也有企业探索出平衡路径。京东物流通过“骑手-快递员双向流动”机制,将社保成本纳入运力优化体系: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可申请转为快递员享受职业晋升,而快递员亦可临时兼任骑手获取弹性收入。这种“职业通道+社保捆绑”模式,既稳定核心运力,又将人力成本增幅控制在5%以内。这表明,社保成本并非不可承受,关键在于创新用工管理机制。
政策试点的制度突破
现行社保体系与灵活就业形态存在结构性矛盾。按照《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必须由用人单位缴纳,而2亿灵活就业人员中仅34%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对此,人社部2025年推出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允许平台按单量计提工伤保费,并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饿了么在7省市试点中发现,每单0.04元的保费投入,可使骑手工伤医疗报销比例从35%提升至80%。
更深层的制度变革正在酝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提出“分类分层”改革方案:对全职骑手强制纳入职工社保;兼职骑手实施“工伤保险+弹性养老保险”组合,缴费基数与接单量挂钩;同时将企业缴费率从16%降至12%,个人缴费部分允许按月、季灵活缴纳。这种差异化设计,既可缓解平台成本压力,又能扩大保障覆盖面,目前已在苏州、成都等新经济活跃城市开展压力测试。
行业生态的渐进重构
社保缴纳正在重塑外卖行业的竞争格局。京东凭借“全员社保”策略,2025年第一季度骑手留存率同比提升27%,投诉率下降41%,证明社会保障投入能够转化为服务品质与品牌溢价。与之相对,仍采用众包模式的中小平台面临骑手流失危机,某区域型平台因未缴社保,30%的专送骑手转投京东、美团。
这场变革也在倒逼算法逻辑进化。美团最新迭代的配送系统中,首次引入“社保安全系数”,当骑手连续工作超8小时,系统不再强制派单而是触发休息提示;同时将交通事故率纳入站点考核指标,推动管理者平衡效率与安全。这些调整预示着,外卖行业正从“极限压榨运力”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周期,而社保制度的完善将成为其中关键支点。
上一篇:平凡英雄的利他主义行为背后有哪些心理动机 下一篇:平台如何与版权方合作实现合法授权